[实时焦点] 一个90后美国移民的故事:为什么中国很多人鼓励移民?

更新时间:2018-11-28 11:02    文章字体大小: | |
内容提要: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兴起,每年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多,国内移民的阶层不断扩大。同时,谈论「移民」的人多了起来,「移民」成为了一个热词。那么,移民有什么吸引力?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关注移民?

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潮兴起,每年移民的人数越来越多,国内移民的阶层不断扩大。同时,谈论「移民」的人多了起来,「移民」成为了一个热词。那么,移民有什么吸引力?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关注移民?

 

一位已经移民美国的90后网友给出了他的回答。

 

我的爸爸在90年代赶上了第一轮移民浪潮,来到美国。随后几年,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在美国出生,成为土生土长的ABC。而我,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在美国进行大学教育。

 

我见证了上一代移民的生活(我爸爸),见证了一代ABC的成长(我的弟弟妹妹),赶上了留学大潮而出国念书(08年),又比同龄留学生提前拿了一张绿卡(20岁)。

 

在国内亲朋眼中,我是留学生;在留学生眼中,我是移民;在移民眼中,我是国内的。

 

1.上一代移民
 

我爸爸在美国待了将近二十年。在当年,在以我爸为代表的出国党看来,移民的生活条件是绝对优于回国的:更好的社区,更好的收入,体面的工作,房子和车子。当时的中国人,还大多骑着永久自行车,挤着公交,住几家一户的筒子楼。美国的生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致命的物质吸引力。在美的奋斗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留下」。

 

在今天,这一代移民已经基本进入中产阶级,一栋洋房一部车,两个小孩一只狗,富足但不暴富,稳定但不冒泡,也算实现了他们当年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在国内发展的亲朋,因为赶上了90年代末的发展浪潮,生活水平也没有输于他们(虽然大部分的移民不承认这一点)。从收入和购买力上看,他们是差不多的。

 

从工作上来说,第一代移民对美国的事业没有太多野心。普通的工作拿到的薪资,就能过上富足健康的生活,你不必在公司挤破头,也不必踩着别人的脸,也可以住着别墅开宝马,穿着名牌逛各国。所以,并不是太多的人会以在公司爬到高层为目标。工作性质以工程师为主。工作年限以供完孩子上大学和交完养老保险为基准。总结来说,工作压力不大,薪资有余但不土豪。


在家庭方面,对下一代的期待,无非是学好中文,大学念常青藤,打football能进联赛。对上一代人的赡养,费用会担当更多,但诸多大小事宜由国内的兄弟姐妹打点,烦心事并不多。家庭财产一般在养老保险,房产,少量基金债券里,很少有人会有大量现金存款,破产可能性很小。每年去国外旅个游是没问题的。总结来说,生活压力低,模式为easy。

 

而以我妈为代表的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虽然与美国中产相差不远,但是各方面的压力却要多得多得多。下要供孩子留学,买房,买车,上要供老人的医疗和养老,工作上要和官府和无赖周旋,回家后要和兄弟姐妹争财产。防癌防吃防污染,防贼防盗防流氓。儿子/女儿在XX国留学又要缴学费了,想给爸妈转一个好一点的医院,隔壁家的老王昨天又买了一辆奥迪,今天单位小姑娘又拿了一个土豪金……赚的钱多,发愁的地方也多,消费能力不低,但是安全感也不高。

 

2. 留学生


我接触到的留学生分为三类。一部分家境富裕,念书只是为了镀金,一开始就打算回国接班。一部分家境贫寒,大多想要留在美国,走在我爸爸当年的路上。而最多的一部分留学生,家境中产或小康。他们父母奋斗的目标,是美国的中产。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希望孩子能过上自己渴望的日子。而这些孩子们,没有当年我爸出国时那种强烈的物质对比差,乍一看觉得自己家的生活水平不低于美国,对于自己父母一代的生活压力也没什么切身的感受,再加上寂寞和签证问题,这一批人群归国的不占少数。

 

虽然有的朋友归国的说辞是”父母在,不远游“,但即使归国,大多也不会甘心呆在父母身边,来到北上广打拼。其实,我的想法是,赡养父母,在如今不该成为回国的第一理由。洛杉矶飞上海只要十三小时,深圳去江苏也十几小时。视频电话和微信的普及,让每天联系到父母也变成了并不困难的事情。在北上广生活和在美国生活,对父母而言,距离感是差不多的。

 

3. ABC
 

我的弟弟妹妹是土生土长的ABC。作为第一代移民的孩子,他们比国内长的我,少了一份功利心,多了一份自信。对于归属感,他们的态度类似于自小随父母离开家乡,在北上广长大的孩子。对于老家(中国),虽然会同父母回去,但是没有认同感。


虽然生活单纯,但是这一帮孩子并不是毫无烦恼。比学习成绩,比体育,比谁上的大学好,这些方面的压力和国内的孩子差不多。有的父母甚至还是旧式思维,把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部分孩子承受的压力不亚于应试教育下的学生。

 

但是,普遍的情况是,这些孩子比中国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实现自己的想法。他们在美国的发展路径比上一代人更加多元化, 即使进入绝对上流社会的孩子并不多。

 

美国是个阶级已经固化的社会,维持在中产这种富足而闲适的状态,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是,进入中产之上,需要几代人的资源。第一代ABC在这一方面相对薄弱。中国处在阶级形成的阶段,如今,下一代的阶级改变还存在可能性,但是,未来也许会越来越难。

 

4. 我
 

我对自己的定义是,一个从老家来到异地打拼的人。深感幸运的是,我拿到了这里的户口。但是,我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父母在我毕业后就不会再养我,我得在这里立足,一张户口是远远不够的。你要问我,我这样的移民怎么想,我只能说,和去北上广打拼的毕业生一样,我想要的还有很多。

 

说了这么多人群的生活,只是想展现一些在美国发展的可能性,看看这是不是大家想要的东西。美国这么大,这么多行当,笼统的概括移民好不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就像你不会问一个北京人「你拿到北京户口后的发展路径是什么」。这一张卡,一个户口,拿到了只是和千万当地人站在近一点的起跑线上而已。

 

如果一定要说移民的好处,移民了之后会少了不少后顾之忧,会比同龄人更有底气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梦想。我看到的美国,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社会。虽然没有短时间暴富的机会,但是努力的付出,大都都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最后,每到一个地方之前,要想好自己如何活下去,想要什么生活,怎么养活家人。不能把移民当成人生的终极目标。我只是希望那些心里怀揣着移民想法的人,能合理的衡量自己的预期值,结合实际做下理性的分析,把合理的筹码,押注在移民之中。

 

我自己对于是否移民有一个简单的衡量点:能否在移民国家靠自己的力量自己和家人过上预期的生活。在国内,鼓励移民的人可能怀揣着不一样的动机,他们可能会因为悲观主义/乐观主义而夸大了国与国的对比。不管旁人把移民国家吹嘘的如何富足,教育如何优秀,你在移民国家赚取不到,就等同于没有。


如果能把目前财产状况,目前自己在移民国家收入,今后在移民国家的职业发展前景,作为最先的考量因素,会是一个较为理性的移民分析。这些考虑越具体越好。

 

关于父母的赡养也是出于一样的考虑。不管与父母离得有多远,我个人会把“能不能靠自己力量养活他们”作为思考的第一点。我认为,以爱的名义回到他们身边,却花着他们的养老金,不是孝顺。所以不管与他们相隔多远,实现个人的财务自由、维持父母的生活水平,是我放在首位的事情。

 

如果每个人都是一艘船,我们的社会就是一片海。移民,就是从一片海,驶向了另一片海。可能会经历风浪和颠簸,可能会看到更壮丽的美景,但是不变的是船上装载着的那些梦想,家人和感情。我们没有逆天而行的能力,只是希望在汪洋大海里,守护好小船上的一点东西,带着他们,顺势而为,扬帆而行。

 

希望大家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管在哪里。

本文已获海外24小时授权转载,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本周热闻] 加拿大、美国发布重要报告,引人关注
下一篇:[热门推荐] 我是个普通人,也能用最牛逼的EB1A去美国吗?

马上预约

免费定制移民方案

全程贴心服务
助您安枕无忧

广州 香港 深圳 北京 温哥华 多伦多 蒙特利尔 澳洲 希腊

广州公司: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珠江西路17号广晟国际大厦14楼

电话:(020)8396—3844 传真:(020)3888—0964

香港公司:中国香港九龙尖沙咀广东道25号港威大厦2座17楼

电话:(852)2369—1844 传真:(852)2369—2301

深圳公司:深圳市福田中心区福华一路1号大中华国际交易广场西翼22楼

电话:(0755)8246—3844 传真:(0755)8246—3664

北京公司: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号环球金融中心西塔5楼

电话:(010)8587—8244 传真:(010)8587—8277

温哥华(北美洲总部)公司: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列治文三号路4000号时代广场六楼#6205-6230

电话:(604)304—8844 传真:(604)304—2844

多伦多公司:57 Hoseyhill Crescent Toronto, ON Canada M1S 2X3

电话:(416)569—9084 传真:(416)754—3009

蒙特利尔公司:14 Du Cygne, Gatineau, Quebec Canada J9A 2Z7

电话:(613)222—3769 传真:(819)772—8886

澳洲公司:Suite 406, Level 1 39 Kingsway Glen Waverley VIC 3150

电话:61-3-96779500 传真:61-3-96212080

希腊公司:Voulis 14, 10563, Syntagma, Athens

电话:+30 2102208688

Copyright © 广州景鸿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粤ICP备08123121号| 粤公境准字[2012]009号 | 粤公境准字[2012]036号 | 京公境准字[2009]0003号
未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者建立镜像 | sitemap地图

专家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