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立医院免费医疗制度。
新西兰属于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国家,公立医院为病人提供免费治疗,新西兰居民可获得免费的住院服务和住院期间免费的药品服务。新西兰居民需要负担全部或部分全科医生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包括药品)以及长期护理服务的费用,但低收入人群可以免除这些费用。新西兰的医院服务一般都由政府提供,而非医院服务则通常由私人提供。新西兰也实行了“安全网”制度,对6岁以下儿童卫生服务几乎是免费的;对于其他加入了初级卫生组织(PHOs)的人,则可以享受到相当程度的补贴。
二、协调统一的卫生行政管理体制。
新西兰卫生系统行政职能明确,工作协调统一。卫生部是国家最高卫生行政机构,负责全国的卫生行政事务及计划管理工作,制定医疗卫生政策,对医学人才、教育科研、信息系统、财政拨款等进行统筹管理。全国设有21个区域卫生局,直接受国家卫生部领导,主要负责管理日常卫生事务,任命院长,为区域内的居民计划、管理、提供和购买卫生服务。卫生部每年将大部分资金拨付给区域卫生局(如2009年拨付比例为80.4%),卫生部在拨付资金时通常会与区域卫生局签订协议,规定区域卫生局应该提供的卫生服务。区域卫生局主要根据其下设医疗机构的服务人口数量拨付资金,通常还会考虑海外游客及农村的特殊情况等额外需求。
三、公私混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新西兰实行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混合体制,但是公立医院占主导。公立医院由区域卫生局所有并经营管理,提供急诊、外科手术、孕产、诊断等服务。
全科医生是整个卫生体系的“守门人”,是自由择业者,按服务项目收费。不过现在更多的全科医生是通过为初级卫生组织工作而按照人头收费。大多数专科医生则在公立医院拿工资,也可在自己的私人诊所或者私立医院治疗病人。
区域卫生局下设的初级卫生组织负责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初级卫生组织与区域卫生局签订服务协议,由区域卫生局提供资金支持,初级卫生组织提供全面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服务。2005年4月,全国共成立了77个初级卫生组织,覆盖了90%的人口。2008年初级卫生组织的数量减少到46家。初级卫生组织的规模大小不一,服务的病人数量从0.3万到33万不等,现在几乎所有的新西兰人都加入了初级卫生组织以享有卫生服务补贴。
全国还有12个区域卫生局直属的公共卫生单元,主要提供区域公共卫生服务,专注于环境卫生、传染病的控制、戒烟和健康促进活动。
四、以税收为主渠道的卫生资金筹措机制。
在新西兰,卫生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政府通过一般税收筹集的公共医疗卫生资金、意外赔偿保险以及私人保险公司、个人自付和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提供的资金。从1992年起,公共医疗卫生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趋于稳定,年均增长5.1%,目前大约占卫生总支出的80%以上(见表3)。2010年,政府共筹集公共医疗卫生资金139.83亿新西兰元,其中多于3/4的经费由卫生部分配给区域卫生局管理使用,剩余资金中大约20%用于重要的全国性卫生服务,例如支持残障人士、公共卫生、精神健康、儿童健康和初级孕产妇服务、毛利人健康等。大约1.6%的资金用于卫生部的运转。
除政府提供的卫生资金外,意外赔偿公司(ACC)也提供了部分卫生资金。ACC是一个法定的保险组织,它由政府所有并为所有新西兰人提供强制的、全面的意外伤害保险。2008-2009年,ACC分别提供了18.2亿、16.7亿新西兰元的卫生资金,分别占当年卫生总费用的9.7%、8.4%。此外,私人保险公司、个人自付和非营利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卫生资金的筹资来源。调查显示,过去十年间,私人部门提供的卫生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0%左右,近年来下降到15%左右。与澳大利亚不同,新西兰的私人健康保险并没有受到政府的直接补贴或者财政支持。私人健康保险的覆盖率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顶峰,有45%的人购买了私人健康保险,之后开始下降,2000-2005年一直保持在33%左右。私人健康保险一般用来支付共付的一些费用、可选择手术的私人医院费用、专科医生院外诊疗费用。私人健康保险的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6%。